港人識飲識食文化早已享譽國際。近年,香港竟成為日本食品最大進口地,彈丸之地有此「食力」,實在令人驚嘆,就是因為過分「識食」,產生更多剩食。根據環保署的資料顯示,我們每年浪費了約一百二十多公噸的食物,但諷刺地每日卻有九十多萬人三餐不繼。
剩食一般泛指還可安全食用,但卻要面臨被丟棄的食物。近年「惜食文化」漸漸大行其道,連鎖快餐店推出少飯減一元優惠、義工到街市領取可食用的剩菜,然後分發予基層家庭、食物銀行定期在屋苑及商場設置食物收集箱讓市民捐贈食物,各色各樣的惜食運動迅速滲入社區。
剩食供與求,讓彼此找到對方
以往捐贈食物,一向要自行聯絡個別食物援助機構,例如食物銀行。要是食品數量龐大,小型食物援助機構在收集、運輸到貯藏都有一定困難,而在短時間內、食用限期前完成分配予有需要人士也不容易。今年五月,全港首個「全方位食物援助協作平台─FOOD-CO」正式啟用。這個網上及手機應用程式、食物捐贈配對服務平台由聖雅各福群會推出,並獲政府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資助。
「FOOD-CO成為捐贈及食物援助單位雙方的聯繫橋樑,透過在網上分享相關食物捐贈供與求的資訊及全港食物援助機構的相關資料,有效及適時地促成各區的食物配對服務,大大提升本地食物援助服務的成效。捐贈者只須在網上平台輸入相關資料,電腦程式便會協助配對合適的食物援助單位,完全省卻了訪尋接收單位的時間,雙方資料一目了然。此計劃率先在葵青、觀塘及元朗試行,預計明年將推廣至全港。」聖雅各福群會扶貧服務高級經理兼FOOD-CO項目經理吳雯賢姑娘手持平板電腦介紹這個嶄新服務和概念。
「其實除了捐贈食物,最近亦有善長透過FOOD-CO捐贈數百個保温箱,訊息在平台一出,全數瞬間已被不同食物援助點申領了。亦有某外國牌子奶粉因食物標籤問題不能進口內地市場,6萬罐奶粉積存在本港,最後該供應商決定全數經我們平台捐贈予本地多間食物援助點。其數量如此龐大,如單靠電話逐間援助機構去聯絡,需耗用極大人力物力和時間才能「散貨」,但透過這個平台,可一下子便讓百多間援助機構得知此消息並報名領取,既可減低各單位的工作量,亦令受助者獲得及時的援助。」
Source: 溫暖人間│20171127